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,總是讓無數中國球迷又愛又恨。愛的是足球這項運動帶來的激情與感動,恨的是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(簡稱"國足")屢屢與世界杯正賽擦肩而過。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,中國足球的現狀與國人的期待形成了強烈反差。
2002年韓日世界杯,是中國足球迄今為止唯一一次闖入世界杯正賽。當時由米盧蒂諾維奇率領的國足,憑藉著"快樂足球"的理念,創造了歷史。然而小組賽三戰全負,進0球失9球的成績,也暴露出與世界強隊的巨大差距。
近年來,中國足球投入巨大,中超聯賽一度吸引眾多世界級球星加盟。但繁華背後,青訓體系的不完善、足球人口基數不足等問題依然突出。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,中國註冊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僅有5萬餘人,與足球強國動輒百萬的規模相去甚遠。
中國足協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包括歸化球員政策、職業聯賽限薪令等。但專家指出,足球發展沒有捷徑,必須從基礎做起:
2026年世界杯將擴軍至48支球隊,這或許是國足再次衝擊世界杯的良機。但無論結果如何,中國足球都需要保持耐心,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。畢竟,足球場上的奇蹟,從來都不是偶然。
"足球是一項需要時間沉澱的運動,急功近利只會適得其反。" —— 前國足主帥朱廣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