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巴西世界杯已过去十年,但那些耗资巨大的球场如今命运如何?从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到圣保罗的科林蒂安竞技场,这些曾闪耀全球的体育场馆,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。
当年巴西政府为世界杯投入超110亿美元,其中12座新建或翻修球场耗资近40亿。马拉卡纳球场作为决赛场地,一度成为国家骄傲。然而赛后,高昂的维护成本让许多场馆陷入困境。位于玛瑙斯的亚马逊竞技场甚至因使用率过低,被迫改造成临时监狱。
"我们以为这些球场会成为城市新地标,"里约城市规划师卡洛斯·费雷拉坦言,"但除了弗拉门戈等豪门的主场,多数场馆每周使用时间不足10小时。"贝洛奥里藏特的米内罗球场因运营亏损,不得不靠政府补贴维持。
"世界杯留给我们的不是体育遗产,而是沉重的债务"——巴西《环球报》赛后调查报道
部分球场尝试转型:萨尔瓦多的新水源竞技场成为音乐节场地,库里蒂巴的拜沙达球场则引入商业综合体。但专家指出,这些改造往往与当地社区需求脱节。在累西腓,周边居民抗议球场占用了原本承诺的学校建设用地。
如今,这些球场如同巴西足球的隐喻——表面光鲜,内里却充满裂痕。它们既是全球化赛事的见证者,也成为发展中国家举办超大型赛事教训的活教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