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机前的啤酒瓶被震得哐当响,老张一巴掌拍在茶几上,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。
"0比7?!这他娘的是踢球还是送分啊!"屏幕里日本球员庆祝的画面格外刺眼,中国队员垂头丧气的模样活像霜打的茄子。朋友圈瞬间炸锅,微信群消息叮叮当当响个不停,有人直接把遥控器摔了:"看个球赛看得心梗都要犯了!"
仔细琢磨这场惨败,问题远不止比分这么简单。
反观这边,停球能停出三米远,传球直接送到对方脚下,这水平连业余联赛都不如。有球迷苦笑着调侃:"人家日本小学生踢的都比咱们中超好看。"这话虽然扎心,可一点都没说错。
问题出在根子上。日本社区足球学院遍地开花,六岁小孩就能接受专业训练。咱们这边呢?不少青训基地的草皮坑坑洼洼,踢个球跟越野跑似的。基层教练水平参差不齐,有些自己都没踢明白就敢教孩子。更糟心的是现在的小孩,放学后不是抱着手机刷短视频,就是赶着去补习班。一位干了二十年的青训教练直摇头:"我们那会儿放学能踢到天黑,现在?家长怕受伤,学校怕担责,孩子嫌累,谁还踢球啊?"
足协这些年也没少折腾。三年换了五个主席,政策变得比翻书还快。今天学德国,明天抄西班牙,后天搞归化,青训计划说改就改。资源全往国家队身上砸,青训经费被挪用的挪用,克扣的克扣。基层教练的工资经常拖欠,这还怎么指望他们安心带苗子?球迷们气得直骂街:"这帮领导除了会喊口号,还会干啥正经事?"
展开全文
社会环境也是个老大难。在日本,职业球员是受人尊敬的体面职业,家长都支持孩子踢球。咱们这儿可好,家长第一句话就是:"踢球能考上大学吗?"学校更干脆,直接禁止踢球,美其名曰"为了安全"。一位退役球员说得实在:"现在送外卖一天能赚三百,踢中乙月薪才五千,换你你选哪个?"
眼下最急人的是,到底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?归化球员看起来是个捷径,卡塔尔就靠这招进了世界杯。可咱们连青训体系都没建好,归化来了也是白搭。上海那边在试点用大数据选材,测跑动、测反应速度,听着挺高科技。但光有数据没用,训练体系跟不上照样白忙活。
重建青训是绕不过去的坎。
政策也得稳当点,不能领导一换就全盘推翻。最重要的是改变社会观念,让家长愿意送孩子踢球,让学校敢开放场地。这事儿急不得,得像煲汤一样小火慢炖。
老张关掉电视点了根烟,盯着天花板发呆。这场0比7的惨败像记响亮的耳光,把所有人都打醒了。中国足球的问题从来不只是场上那11个人,而是整个体系都出了毛病。要是再这么折腾下去,下次怕是要输给越南两位数。想到这儿,老张狠狠掐灭烟头,长叹一声。电视机里还在重播比赛集锦,那些刺眼的比分数字仿佛在嘲笑所有人的无能为力。
本文就是要把社会正能量给宣扬起来,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给倡导出来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刻进行删除或者修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